全球通胀上升及加息导致全球债券于2022年迅速重新定价。6月,美联储进行了1994年以来最大幅度的一次加息。截至本文撰写之时,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从一年前的仅1.5%上升到3%以上,为10年来最高水平。1亚洲债券受到了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国2022年上半年增长放缓,进一步影响了投资者对亚洲及新兴市场资产的投资情绪。
我们注意到,目前大部分本币10年期债券收益率接近五年来的高位,其中有很多已经超过此前2018年美联储加息周期时的高位(见图1)。我们认为,目前亚洲债券收益率上升,为投资者带来了具有吸引力的债券投资机会。
同时,大部分亚洲收益率曲线相较于历史平均水平的陡峭程度表明,投资者在其投资组合中加入长久期债券是切实可行的。倘若市场风险情绪稳定下来,并得以改善,我们预计收益率上升及更具吸引力的信用利差或将提升亚洲债券回报。
中国经济或已到达全年底部
中国经济稳定后,投资者对亚洲资产的情绪会有所改善。目前中国已采取减税退费等措施,加大财政支持。同时,基础设施投资也将成为重要的增长动力。国有政策性银行将增加人民币8000亿元(约1200亿美元)信贷额度,用于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在货币宽松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基础利率和房贷利率。进一步的宽松政策可能包括注入流动性、有针对性的信贷支援以及进一步减息。
房地产行业占中国GDP的20-25%。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尽管5月的签约销售额依然出现同比大幅下跌的情况,但优质开发商的同比跌幅较小。随着防疫措施逐步放宽,消费者信心恢复,销售额有望回升。中国人民银行一直在鼓励优质的房地产企业兼并收购出险和困难的大型房地产企业的优质项目,这有助于降低该行业的违约风险。我们预计后续会出台更多支持措施,例如地方政府优化预售资金监管调查,以及进一步放宽一线城市的房贷和购房限制等。
因此,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或已见底,但是逆周期措施反映在实体经济中尚需时日。与此同时,2022年下半年,人民币应会更加稳定。在推行扶持性经济政策的同时,中国或许也会致力于保持人民币稳定。这将为亚洲货币提供支撑。
高评级企业债券基本面依然稳健
在美联储开始加息前,贸易额增速就已放缓。随着全球放宽新冠疫情限制措施,消费或将继续从商品转向服务。在此背景下,相较于更加依赖贸易的亚洲经济体,国内人口数量众多的亚洲经济体或将有更佳表现。东盟经济体应将继续受益于经济重启:这对于经济高度依赖于旅游业的泰国而言,应该尤其有利。2022年,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经济体应该也会实现GDP强劲增长。
我们注意到,企业基本面(尤其是亚洲优质公司的基本面)依然稳健。实际上,对于亚洲投资级企业而言,杠杆率及利息覆盖率已基本恢复到新冠疫情之前的水平。由于借款成本降低,利息覆盖率得以改善(见图2)。净负债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比率也已下降,表明亚洲企业偿清债务所需时间减少(见图3)。
鉴于企业资产负债表依然稳健,加之年初至今亚洲债券市场抛售后利差扩大,亚洲投资级债券的风险回报状况正在不断改善。
亚洲加息或将更谨慎有度
供应链中断造成的商品价格上涨,能源价格上升,以及经济重启压力迫使亚洲通货膨胀加剧。新加坡、韩国当地通胀率高于其央行目标。这些高收入国家/地区对疫情控制较好,经济活动恢复或超过潜在水平(图4)。因此,这些经济体的央行也率先收紧了货币政策。
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及泰国此前一直在努力控制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疫情,但目前随着免疫水平提升,限制措施放宽,这些国家的关注焦点正在回到对抗通胀上。虽然亚洲加息步伐加快,但是亚洲央行的加息立场很可能不如美联储激进。亚洲的通胀篮子中粮食的权重较燃料的权重高3至4倍(见图5)。由于食品价格上涨是由供应链中断造成的,加息可能无法有效降低价格。因此,亚洲各国央行可能会出台补助等非货币性措施,应对供应链中断造成的食品通胀问题。尽管如此,食品价格上涨及其对通胀的影响仍需要持续关注。
与此同时,随着美国经济增长势头放缓,美国的通胀压力或将见顶。尽管美国经济在2023年出现衰退并非我们目前的基本预测,但我们注意到,由于关键经济数据低于普遍预期,花旗集团的美国经济意外指数(US Economic Surprise Index)于5月出现下滑。市场最终可能会降低对美联储未来加息幅度的预期。
随着经济重启,消费从商品转向服务,在美国,供应链中断带来的通胀压力或将有所纾缓。需求疲软,以及美国页岩油产量的增加,或会促使能源价格下降。最后,随着汽车产量增加,美国通胀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二手车价格出现下跌。通胀压力见顶将限制美国债券收益率,进而限制亚洲债券收益率。
债券投资者迎来独特机遇
债券收益率见顶,亚洲各国在加息上保持谨慎,而亚洲优质企业债券基本面稳健,都为投资者提供了获取更高回报、实现分散投资的可能性。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风险消退,资金或将回流至亚洲债券,进一步支撑价格。亚洲各国/地区宏观、通胀及货币前景的差异,也为主动投资者提供了借助久期管理、信用选择等方法提高回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