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市场展望

走向正常化

与2004年和2010年的情况类似,2022年将被视为走向正常化的一年。货币和财政政策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度开始减弱。实施了两年的宽松措施后,预计政策制定者将收紧政策立场,但在通胀压力上升的情况下,增长势头的减弱或将使各国央行受到限制。政策失误的可能性和市场认知的变化都值得关注。

在2020年经济急剧收缩后,在政策支撑及疫苗开始接种的情况下,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强势反弹。虽然复苏仍在进行,但并不均衡。德尔塔变异病毒的快速传播造成持续干扰,新的变异病毒带来新的威胁,供应链遭遇瓶颈,将继续对经济增长和通胀带来挑战。

政策转变的影响

我们预计任何紧缩政策,无论是缩减购债还是加息,对全球经济增长都会造成0.5%的温和影响,与中期减速(mid-cycle slowdown)一致。从整体宏观环境来看,经济将继续保持积极增长。我们预计,随着默克和辉瑞推出新冠药物,服务业或将成为下一个增长点,填补制造业的缺口,为贸易重启带来希望的曙光。

在这种情况下,在消化通胀和紧缩周期的过程中,就像2004年和2010年一样,股票市场或将受挫,大约回调5-10%。较高的估值推高了市场抛售条件。

然而,与美联储的预测1相比,市场预计2023年后加息次数或将减少,但在短期内,政策制定者或将收紧政策立场。风险在于,央行可能通过加快收紧政策来积极应对通胀压力。

在缩减购债上,我们认为这次缩减购债对债券投资者的冲击并不大。不像2013年突然宣布缩减购债造成了缩减恐慌,这次债券投资者早在2020年底就已经开始为政策正常化做准备。但更重要的是,新兴市场如今处在更为有利的位置。与2013年相比,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国际收支为盈余而非赤字,而新兴市场的债券整体收益涨幅也高于美国国债。

通胀问题颇为棘手

市场对全球通胀风险的看法或将成为投资者展望未来时的关键主题。虽然我们认为目前的许多通胀压力,即供应链受限和能源市场供应紧张,或将随着疫情封锁措施的放宽而消散,但人们日益担忧工资通胀溢出效应。美联储在应对通胀上滞后于曲线,行动过晚,或将导致政策紧缩步伐加快。如何应对这一风险将是创造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回报的关键所在。

通胀预期不断上升

2022 Market Outlook - Inflation expectations are rising

大宗商品方面,我们预计价格将符合典型的十年周期,出现上升。供不应求造成定价压力在这一阶段或将继续,直到我们看到供给再次增加。出于价格刚性、电力定价协议的性质及时间滞差等原因,亚洲的各大经济体对能源价格上涨的通胀敏感性历来相对较低。

尽管亚洲是大宗商品进口市场,但亚洲央行一直以来都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所忽视,认为这种上涨是短暂的,是经济增长过程中必然的代价,不会对工资或总体的商品价格产生持续影响。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亚洲一直在努力应对失业或就业不足的问题。此外,过去两年的人员流动收紧措施,造成亚洲劳动力市场疲弱状况恶化。这将限制大宗商品的价格扩大为更普遍的价格压力。

投资影响

股票:根据目前在经济周期中所处的位置,我们仍然比较看好股市。经济增长可能迎来新一轮的意外上行,为股票带来利好,但我们离2020年市场一致看涨的局面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鉴于估值较高,尤其在美国,我们正在寻找更多的战术性机会。我们预计市场环境将加剧波动。持续的供应链安全问题也将对资本支出造成影响,因此我们中期看好材料和工业等板块。

鉴于美国股票估值高昂,紧缩周期加快,我们预计新兴市场表现将优于发达市场,而我们对新兴市场的判断不会基于新兴市场的贸易重启情况,而更多的是基于对政策稳定性的乐观看法。我们预计新兴市场中会出现一些具有吸引力的机会。鉴于中国科技行业在过去6到9个月间所面临的挑战,我们正在密切关注中美在科技上的角逐。

在经济持续复苏过程中,价值型股票也有望在未来一年有良好表现。这一类型的股票长期落后,仍有追赶空间。然而,这样的追赶持续的时间或将取决于市场对利率路径的看法。

债券:虽然我们依然看好股票,但同时也清楚地看到债券的价值。在美国,长期来看,相对于美国投资级债券,我们更倾向于美国高收益债券。鉴于亚洲的通胀前景乐观,我们对加息担忧较小。我们认为除了韩国和新加坡,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先于美联储实施收缩政策的意愿有限,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央行或将保持利率不变。由于亚洲内部利率前景及债务动态各有不同,这为亚洲本币政府债券提供了战术性交易机会。我们还预期,2022年亚洲增长前景的改善将吸引资本和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从而提升亚洲货币相对于美元的升值潜力。

亚洲债券方面,鉴于中国房地产行业持续面临违约风险,亚洲高收益债受到冲击,但仍然存在良好的投资机遇。在这个细分市场中抢占阿尔法收益,需要谨慎选择债券。同时,亚洲高投资等级债券的总体情况仍然良好。我们认为目前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将继续对风险资产形成支撑。亚洲债券或将继续受益于全球投资者对收益的追求。

撰稿人:

Guan Yi Low,固定收益总监,瀚亚投资新加坡
Kelvin Blacklock,投资方案负责人,瀚亚投资新加坡

来源:
1 截至2021年11月19日

本文由瀚亚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瀚亚投资上海”)编制,仅供资料参考。未经事先书面同意,不得翻印、刊发、传阅、复制或分派本文全部或部分予其它任何人士。本文并 构成任何证券之认购、买入或沽售的要约或建议,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或服务。
虽然本文提供的资料均来自瀚亚投资上海认为可靠的来源资料,或以此等来源为根据,但瀚亚投资上海不能亦不会就任何资料或数 据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会对任何资料的适用性或对谨慎责任作出明示或暗示保证。本文所载任何意见或估算资料可能作出变更,恕不另行通告。
本文所载资料,若不能在个别司法管辖区或国家合法派发予该司法管辖区或国家的任何人士或实体或供该等人士或实体合法使用,或导致瀚亚投资上海或其控股公司、附属公司、关联公司、关联人士须遵从该司法管辖区或国家的任何监管要求,则应视为不拟将本文相关资料派发予该等人士或实体或供其使用。任何人士或实体意欲回应或依赖本文所载资料,则该人士或实体应当自行查明其不受任何本地要求限制或禁止其不能如此行事。
本文所载资料及任何意见并未就任何人士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特殊需要作出考虑;因此,亦不会就任何收件人士或任何类别人士,基于本文资料或估算意见所引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作出任何担保或赔偿。本文无意披露或讨论任何证券或产品或其所有风险及其他重要资料。过往表现,对经济、证券市场或市场经济走势的预测、推断、或估算,未必代表任何瀚亚投资上海或瀚亚投资 基金将来或有可能达到的表现。投资的价值及其收益,可跌亦可升。投资涉及风险,投资者或无法取回最初投资之金额。
瀚亚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为英国保诚集团(Prudential plc)的全资附属公司。 瀚亚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和Prudential plc均与一家主要在美国营运的Prudential Financial, Inc.或在一家在英国注册的M&G plc的子公司Prudential Assurance Company并无任何关连。本文并未经任何监管当局审阅。